马兰士Marantz Cinema 40 9.4声道家庭影院功放评测,Marantz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家庭影院放大器。它们不仅仅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全面升级,外观也经过重新设计,它们都是清一色的灰黑色前面板,当开机后隐藏在前面板两侧的灯会照射两侧板,两侧板就会泛出图案,同时又保留了Marantz高端产品当中的标志性圆孔显示窗口,整体看起来既低调,又有高级感。在这一系列全新AV功放一共有5款型号,AV10/AMP10是旗舰型号,前后级固定搭配,之后分别是Cinema 40、Cinema 50和Cinema 60三款机型均为合并式设计。
在3月份的时候,Marantz就给我发了一台Cinema 40样机,它的定位仅次于旗舰型号AV10/AMP10,属于中阶偏高的等级。相比起展现实力的旗舰型号,Cinema 40是一款具备很强竞争力的产品,目的是为了迎合那些希望以更合理的价钱获得高品质,功能齐全的消费者。Cinema 40在我这里已经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花了两天时间调整,看了自己熟悉的电影片段,听了熟悉的音乐,Cinema 40都给到了我不少的惊喜,尤其是音乐内容的声音表现上,Marantz对声音的把握的确是有一手功夫。
崭新的“定向”低音管理模式
Cinema 40是一台9.4声道的AV放大器,在环绕声解码能力上可以支持Dolby Atmos、DTS:X、Auro-3D三种三维沉浸式音效。而且它的低音声道一共有4个,而且这4个低音声道都可以独立控制。与此同时,Cinema 40还具备一个崭新的“定向”低音管理模式,使用时需要进入扬声器配置菜单里面的“低音炮模式”选项中设定。
在“定向”模式下,最理想的状态是使用4只低音音箱,系统会建议你分别在前方左/右两侧和后方左/右两侧各放置1只低音音箱,分别负责播放不同区域扬声器的低音信息。在工作时,这4只低音音箱会同时播放影片的LFE(低音效果声道)声音。当播放主声道、环绕声道的声音信息时,Cinema 40会根据影片的音效内容及分频点设定分配到特定区域的低音音箱播放。假如,左环绕声道播放一个包含了低音的声音,分频点设定在100Hz。那么这100Hz及其以下的低音信息就会交给位于后方左侧的低音音箱来播放,其他区域的低音音箱不会参与播放。如果使用2只低音音箱,系统会建议你摆放在前方和后方,分别对应前置声道和环绕声道的低音信息,Marantz这种崭新的低音管理模式的目的是让声像定位更准确。
Cinema 40内部的电路布局非常紧凑
纯前级模式
前级输出是AV功放里面是一个见怪不怪的功能。通过前级输出功率可以外接功率更大的功放,还可以扩展出数量更多的声道。在工作时,绝大部分AV功放的前级输出和功放部分都是同时输出音频信号的。而Cinema 40就可以对各个输出声道提供“扬声器+前级输出”和“前级输出”两种模式。当设置为“前级输出”模式时,功放电路就不参与音频放大工作,而且Cinema 40的“前级输出”模式很灵活,用户可以对指定声道设成“前级输出”,当所有声道都设置为“前级输出”时,Cinema 40就变成一台纯解码器/前级。例如,我这次使用Cinema 40时把前置左、中、右声道切换成落地音箱时就把这三个声道设置成纯前级输出,外接一台三声道功放推动三只大型落地扬声器,环绕声道和天空声道的扬声器就用Cinema 40的内置功放驱动。此时,内置功放的供电会变得更充裕会明显感觉到推力变强。
除了“前级输出”模式外,影响功放推力的另一个选项就是“ECO(节能)”模式。一般情况下,AV功放都是默认打开的,目的是为了让功放在工作时能降低功耗,减少发热量。如果从追求声音的角度,我的建议是把ECO关闭,让功放的输出功率最大化,中低音的冲击力和饱满感是明显更强。
在扬声器布局菜单里面可以选择“扬声器+前级输出”和“纯前级模式”。这里我选择了前置左、中、右声道的输出为“纯前级模式”用于连接外置功放
在低音炮模式里面选择“定向”模式,4只低音音箱就会根据所在区域来播放对应声道的低音信息
自身提供两种声音修正方式,并有Dirac Live升级,再升级服务
在声音修正方式上,Cinema 40自带Audyssey MultEQ XT32,也可以手动设置。如果要使用Audyssey MultEQ XT32,你就根据系统提示,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一名发烧友的话,我强烈建议你们再到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下载Audyssey MultEQ Editor App,在费用方面iOS版本需要128元人民币,安卓版本需要19.99美元,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购买。因为它不仅仅能操作整个校正程序,而且在调整EQ曲线的时候,不仅仅能独立调整每个声道的EQ,调整精度要比直接使用AV功放用户界面提供的EQ要高,还能设定目标曲线。
还有一种就是纯手动设定,这时候你可以使用REW,配合外置声卡和测试麦克风,通过电脑的HDMI口与AV功放连接,然后每个声道逐一调整,而且还能在房间里面寻找合适的超低音音箱摆位,只是整个设置过程当中需要时间和技巧。对于玩音响的老司机来说,他们都比较倾向于手动设定。我这次使用Cinema 40就是以纯手动方式设定参数的,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晚上继续加班才得到我认为的可以接受的状态。
第三种就是Dirac Live Room Correction,需要付费取得授权才能使用。另外,在Dirac官网所公布的信息,Cinema 40也出现在可支持Dirac Live Bass Control功能组件的列表里面,将来能以付费方式升级使用。Dirac Live Bass Control是为了优化多只低音音箱同时使用时的相位问题,改善低音的重播效果。其实类似的功能组件在Audyssey MultEQ XT32里面也有提供,名字叫Audyssey Sub EQ HT。但这仅供在“标准”低音炮模式下才能使用,有机会可以对比一下这两种修正功能之间的区别。
扬声器距离设置页面里,步进值有0.1m和0.01m两种精度可选。当你使用纯手动模式设置时,你可以更精确地输入数据,从而提高声音的播放效果
Cinema 40自带的Audyssey MultEQ XT32自动修正程序能提供最多8个参考点作为测量,而且针对多只低音音箱播放,还提供了Audyssey Sub EQ HT功能组件用于优化播放效果
声场宏大,三维立体感强,能感受到电影音效制作的用心
Cinema 40给我的第一惊喜就是声场宏大,这是在播放Auro-3D示范蓝光碟里面的介绍片段中感受得到的。影片里会演示现场收录的声音素材做演示,声音的信息量和空间感都相当的好。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在教堂里面收录管风琴演奏的声音简直就像置身现场一样,声场的宽度、高度都拓展得很大,空间感和包围感强烈,当低音出现的时候,声音温暖丰厚,十分磅礴。
看《007无暇赴死》一段追车的片段,当男女主角被追到教堂广场时,教堂上的钟声响起,画面也随之切换到顶部的钟楼。此时,我不仅仅能听到清脆的,在空间中回荡的钟声,而且随着画面的往后移动的时候,钟出现在画面里面,此时我有能感受到钟声从后方往前方移动,一直移动到前方。在《战斗天使阿丽塔》里面,阿丽塔与格鲁依什卡在地底对打的一幕。当阿丽塔跳进地底时,格鲁依什卡说话的声音也是充满着回荡空间的效果。而且还有一个片段,当铁鞭从格鲁依什卡的手伸出时,画面是从下往上的角度显示,可以很清晰地听到铁链的声音从头顶上方一直移动到下方,甚至会有移动到地面般的感觉。同样地,郑秀文2014世界巡回演唱会里面的“Bang Bang Bang”片段,这是我觉得挺特别的片段,这演唱会的音效以Dolby Atmos制作。当舞台上放烟花时,声音就是从下往上快速升起直到高处的音效,如此音效制作真是非常用心。
在看各种电影片段的时候,经常会有强烈的低音音效。Cinema 40的低音效果表现上并非是暴力型的,而是讲求听感上的温暖和丰厚,还有铺垫整个空间的效果。看《头号玩家》里面的赛车片段,当赛车经过市区街道的时候,画面会出现大铁球来回晃动,那低音效果是巨大的,有重量感的,有移动感的,而且还能感受到这种低音的移动感是贴这地面传过来的。Cinema 40的声音密集度高,尤其是中音部分的信息量很足,高音部分不是追求鲜活,高亮度的,不是让你在听感上有一瞬间的刺激感,而是内敛的,低调的,这样的高音在长时间听的时候会带来舒适感。
Cinema 40的遥控器,而且在遥控器的设计上还有一个小细节。在右侧面有一个小按钮,这按钮是用来开启背光功能的,而且按钮所在的位置很方便用食指操作,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音乐重播效果非常好
在音乐播放效果方面,我认为是Cinema 40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看了熟悉的《爵士传奇》蓝光碟,里面有一段由Chis Botti用小号演绎的“My Valentine”(我的情人节)。小号的音色真的好美,温暖圆润,又有光泽感,泛音丰富,缓缓的音乐节奏感听起来十分的轻松,让我感到十分的享受。
除了影片类的音乐节目,Cinema 40还能很好地支持多声道纯音乐播放,这也是Marantz AV功放的特色之一,我的多声道DSD音乐可以大派用场了。我听了一段由挪威2L公司以5.1声道制作的海顿弦乐四重奏,属于新制作的录音,在用Cinema 40来听效果很HIFI,乐器的定位和轮廓都非常清晰鲜明,Cinema 40自身带有柔顺,温暖的声音特性使得音乐听起来多了一份丰润感。听上世纪60年代由水星公司制作的,由施塔克演绎拉罗大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这是一个三声道原始录音。对比起新录音,这老录音本身就自带温暖感,用Cinema 40听的感觉不但更有温暖感,而且三声道录音在中间声场的信息量很足,主奏的大提琴在乐队当中的定位非常清晰。声场效果是从左到右排满的,效果很不错。
总结
Cinema 40大部分的特色及声音描述,我都在文章里面表达出来了。在总结部分我还需要补充一下关于Cinema 40的推力问题。在文章中,我提及到使用大型落地音箱,并不是任何一款合并式AV功放能搞得定的。但我也搭配了另一款Procella Audio P5的小型书架音箱。相比之下,P5的定位更符合大部分家庭环境的使用需求,而且P5的灵敏度高,高音部分使用压缩驱动器+号角设计,Cinema 40自带的功放完全能把P5推得相当出彩,推出了速度感,也推出了冲击力,而且音色温暖,中音信息量丰富,密集度高。站在我个人角度,家里有这么一套家庭影院搭配已经很满足了。
基本技术参数
●支持环绕声格式:杜比部分:Dolby TrueHD、Dolby Atmos、Dolby Atmos Height Virtualization、Dolby Atmos Music、Dolby Surround
DTS部分:DTS-HD Master Audio、DTS:X、DTS Neural:X、DTS Virtual:X
其他:MAX Enhanced、Auro-3D、360 Reality Audio、MPEG H, Audyssey DSX、Multichannel Stereo2
●影像部分:支持8K @60Hz、4K@120Hz、支持HDR /HLG/Dolby Vision/ HDR10+ /Dynamic HDR高动态影像格式
●输出功率:125 W(8欧姆, 20 Hz - 20 kHz, THD 0.05%、两声道驱动)、165W(6欧姆,1 kHz, THD 0.7%、两声道驱动)
●尺寸(H×W×D):185.4×439.4×411.4mm
●重量:15.1kg
●参考价格:2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