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有隔音、吸音、吸光;灯具光控制。线路预留合理布局、其他光源的遮蔽等方面需要注意。
在设备线材这块需要大致考虑一下
家庭影院包括:
1、显示设备:高清投影、高清液晶或者等离子电视;
2、播放设备:蓝光播放器、高清播放器或者索尼PS3都可以;
3、功放:最好是支持HDMI的次时代AV支持5.1或者7.1功放;可以通过功放传输视频,解码放大音频到音箱;
4、音箱:购买5.1或者7.1音箱和低音炮,最好结合功放功率同时购买;功放和音箱要搭配协调;
5、连接线材,根据你的设备选择。比如,喇叭线,HDMI,光纤,同轴,色差,AV等线材。
首先,电源和布线需要有预见。影音室对电源的要求较高,最好直接从进户线单独牵几条电线。影音室中采用单独一路回路的电源直通电表和其他电源回路完全分开,电源箱里的布线应该是进线与出线分开走,并按走向及电流大小分开、矩形固定,分别用线卡卡好。为使影音室室整齐美观,将来安装和操作方便,在装修时在六面墙上预埋管线和端口是非常必要的。在线路预埋时,要将专门的信号线用PVC管包好,单独走线以杜绝其他电器对音响设备产生的电源干扰。各种线材的质量要求过硬,屏蔽要好,我家影音室在埋设电源线时考虑到要与其他的线材进行隔离,特将电源线穿过铁管埋于墙中起到屏蔽的作用,否则,将成为一支天线,将空中的各种电波送入功放和音箱。由于高级线材价格昂贵,所以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二手名牌线,非常超值。
第二步是非常关键的声学空间构造。无论你拥有大别墅还是小公寓,其实只需要一间至少有4米×5米,大约20至30平方米的长方形规整空间,就规划为影音室。墙壁、天花、地板和门窗都需要特别处理,打造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不少人都知道 “前硬中吸后扩散”的原则,就是前面墙不做处理,中间两侧墙做吸音处理,后面墙做声音扩散,但其实有些空间的前墙不做处理的话,反射扩散,会令声音失去层次感。墙壁的上半段可铺设薄薄的壁毯用来增加墙面的界面阻尼,用以适量的吸收部分的高频。下半段可设计成二次余扩散系统和低频共震化解系统。二次余扩散系统采用2CM、4CM、6CM厚的木条间隔粘于夹板上再固定于墙裙上,主要用来扩散一次反射波和增加漫射作用。低频吸收系统采用5.5CM厚的木龙骨固定在墙上,然后塞入玻璃吸音棉,再封上5MM厚的夹板,利用薄板化震的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主要用来化解低频的共震。墙角处同样利用薄板化震和圆弧扩散的原理制作了圆弧型扩散板,用来消除墙角处的低频驻波。
天花板最好是吸音与扩散功能兼备,这里推荐的天花板的做法有三种:一是轻钢架加矿纤板,它对抑制过多的室内混响很有效,但没有扩散功能;二是采用小片弧面板,在弧片向下的一边贴上PVC纸,内凹那一面粘上吸音棉,这种设计不仅兼具吸收与扩散的功能,还不会形成吸收中低频的空腔;三是里面采用小片弧面板、外表绷布的设计,既漂亮又实用。还有发烧友在天花板的顶里铺满吸音棉,并用木条固定。而管线则可以从天花板里穿过。另外,应安装吸顶灯而不是日光灯,因为后者的镇流器交流声会对听音环境产生噪音干扰。
门和窗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一定的隔音和吸音功能,您可以增加门的重量和厚度,或者将门做成空心,夹层中被填实了隔音材料,很多朋友采用泡沫或海绵既不环保也不符合消防安全,现在有一些新型的隔音材料,外表看似塑料泡沫,却是用大豆与玉米做成的,达到了环保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吸音率。在门板上还可加涂了一层软性吸音物质,进一步起到隔声作用。有些音乐发烧友甚至会将窗户完全密封上,而一般家居的影音室并不需要做得这般极致,将窗户改造成两层、甚至三层,玻璃与框架之间再用橡胶条连接,再配上深色绒布窗帘,就已达到效果。而在门缝、窗缝粘贴密封胶条,可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隔音方法了。
地板为最好为木质,将木地板架空钉成空腔,会对100Hz以下的频率有很好的吸收能力,音响的低频效果会很不错。如果能在地板下面铺上小石子或水泥,则正好能填补容易引起驻波和共震的空隙,为音箱化震。
千万不要以为影音室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吸音,事实上,音吸得太多会令音效变得死沉,通常吸音材料的装置面积达到地面面积的30%,听音乐时会感觉很舒服;如果达到地面面积的60%,则到了监听室的级别,在这样的空间里,甚至能听出音乐版本的差别--是头版灌录的唱片还是二版三版的;达到90%的话,则可作为录音室。普通家居影音室的吸音面积在30%就可以了,例如35平方米的空间,吸音面积10~15平方米。如果希望影音室更加专业与完美,那么可以在聆听位置后面的墙体装置一些扩散工具,模拟出环绕的音响效果。
最后一步则是视觉环境的营造。现在越昂贵的投影机亮度越高,画面的层次感就越好,相应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高。整个影音室色调要尽量暗沉,尽可能避免出现反光材料,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左右两面墙装置了吸音材料后可以考虑再用深色绒布包起来,或音箱后面悬挂一块厚重的帘幕,在吸音之余也会给人一种面对舞台的感觉,天花板也最好刷成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