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低频与极低频量感的因素,最主要来自于聆听室本身以及超低音在该空间所处的位置,而超低音再生的低频量感最主要取决于房间的形状与该聆听环境的建构方式。因此,在不同的聆听空间中,低频的再生情形也各有所差异,但影响音质与量感的最重要因素,却是来自于超低音在空间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有一个简单的超低音摆位法则,那就是当超低音愈靠近房间内任一面墙或是墙角,您所能获得的低频量感也就愈加强烈;相对的若将超低音搬离这些所在,那么,您所感受到的低音能量也会因此降低。但是别忘了,地板也是一个反射低频最主要的因子,想要得到最多的超低频量感,就得将超低音喇叭直接摆放在墙角的地板之上。
根据我们过去在数以千计的房间中,测试了无数超低音喇叭的表现,绝大多数的案例都在在证实了最佳的超低音摆设位置,不是与墙角直接比邻,就是极为接近。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测试,皆是采用「MLSSA」系统的「Adaptive Window」技术,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够与人类耳脑系统和声音的时间/频率特性产生关联的房间测试技术。
将超低音喇叭置于墙角或接近墙角,不单只是具备摆位上的优势,更是实验测试绝佳的起始点。通常以这样的摆位方式,能够使空间中的低频量感达到最大,但是在少数空间中,低音回放的品质反而会因此而恶化,超低音喇叭也因此得远离墙角了。
如果说,要在聆听室内找到一个能获得最平顺的频率响应、没有峰值或凹陷、或者是不会产生谐振的位置提供超低音喇叭摆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其放置在最接近聆听位置的角落上。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您的沙发位在房间的后半部,那么超低音最可能的理想标的,应该就是位在后方的角落上。
事实上,每一个聆听空间所测得的频率曲线并不会完美,或多或少都会因为房间结构而产生峰值或凹陷。因此,您就会在音乐播放时听到轰隆声,声音也会因此而产生模糊 - 不单是低频,连带整个音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使整体的声音表现平顺,并能取得高品质的超低频表现。
如何让超低音找到最佳的居所?
在此,我们提供二种有效的方式,让您的超低音能找到完美的归宿。
第一种方式的前提:
我们不让沉重的超低音在房间内四处找家。
首先将超低音摆放在您最常聆听的位置(编按:即我们常说的黄帝位),然后将它连接至您心爱的系统上,让整个系统播放出适当的音乐。接下来您要做的是,绕着聆听室漫步,试着在空间中的各点停留,听听每一个位置的低频表现情形。
当您发现整个系统无论在各方面组合上均能让您满意时,亦即您的双耳听到了平顺的频率响应、令您惊喜且富冲击力的低频表现,或退而求其次,在该位置上不会有令您不舒服的轰隆声响时,那么,此处「可能」就是您的超低音在该聆听室中的最佳摆放位置。好了,现在将您的超低音移至该点,并走回到原本您最常的聆听位置,如果这时候在黄帝位上所得到的声音表现,能达到您所要求的水准,那么超低音的最佳位置应该就可底定。如果不是,就得请您重复上述的步骤,将超低音归回黄帝位,继续找寻最佳摆放位置。
另一种方式则较为复杂,必须用到音压计与测试用的低频频率(100Hz以下)(您可以在市面上的测试软件中找到)。尝试着将超低音移动至屋内的各个角落,听听渐次下降的低频段在各处的表现,同时以音压计加以测量,并将获得的数值于纸上绘出曲线图;找出整体频率曲线图最为平顺的所在,也就是安置超低音的最佳处。
多对超低音的好处
如果不受到空间或环境上的限制,我们会建议您使用二只(甚至多只)超低音,来搭配府上的任何音响系统。藉由第二只超低音的加入,不但能大幅提升整个系统的低频量感、动态范围,同时也能让您府上音响的余裕度(Headroom)大增;除此之外,这个额外的超低音,还能够加倍超低频的扩散幅度(如果摆位得当的话),并将效率提升3dB之多(相对于加倍了扩大机的输出功率),也就是说,使用了二只超低音后,能够利用功率扩大机剩余的驱动力,让总合效率足足加大了6dB之多。
添加了额外的超低音的意义在于,这二只超低音能够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轻松地将音压提高6dB,但是却为后级扩大机够节省下25%的功率输出;不仅如此,也因为超低音喇叭的工作负担降低,相对的单体前后震动幅度变小,发生失真的机率也会因此而大幅消除。
您必须注意的是,一个空间中超低频的质感、频率曲线上的峰值或凹陷,均取决于超低音在这个空间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倘若您的空间允许使用超低音喇叭,并能为它找到最适宜的摆位的话,使用双超低音于房内同一处,将可得到最佳的效果,这种方式也是双超低音的最佳摆位方式。
假使在您的空间中,无法使用上述的最佳摆位方式,那么即使将二只超低音分置二处,它们仍然能够相互配并达到最佳的效果。此时,您得将环绕扩大机的选项设定在不同的房间,依旧使用前面所提到以聆听与仪器测试的方式,决定这二只超低音喇叭的最佳位置,同时以相同的驱动条件加以控制。
最近我们常常发现,有许多来自「多只超低音」在具备Dolby Digital/dts的5.1声道上的使用问题,而最主要造成困扰的来源,就是用家常常忽略了用来驱动5.1声道喇叭、配备有低频输出控制功能(Bass Management)的环绕扩大机与环绕处理器。低频输出控制功能可以让用家依个人喜好,调配各声道的低频输出量。这就是说,如果整套系统中,只用上一只超低音喇叭,那么这只喇叭就得负责整套系统在聆听上所有的低频量感(包括了音乐中左右声道的低频讯息);如果我们使用上二只超低音喇叭,而每只喇叭都可负责所有声道的低频输出,当然在回放效益上也会因此而大幅提升,更不用说用上更多对的超低音了。
也因为如此,我们强烈地建议在使用超低音喇叭时,最好能将各声道中的低频部分输入至超低音喇叭之中,而不是单单将超低音连接至LFE输出端就了事了。
伺服装置与其它形式的回授
有许多消费者曾经询问超低音喇叭负回授的问题。虽然最早的M&K Volkswoofer使用了回授线路,但是这种设计方式在不久之后就被我们放弃了。
伺服线路利用安装在单体上感应器,以侦测锥盆的往复运动。由于单体不断地前后移动,产生的讯号由单体线圈回传至功率扩大机上,扩大机便利用这个回传的讯号,与之前传输至超低音的原始讯号加以比较。而二者间的任何差异均代表失真已经产生,紧接着伺服线路会将这个讯息,反转其相位并再次传送至扩大机的输入端,就理论上是将原本的回授抵消了。很可惜的是,如果输入的讯号维持稳定- 如完美的正弦波,那么回授就可以顺利地被侦测到;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音乐讯号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在修正讯号回传的同时,音源早已改变,声音不但没有改善,反而会弄得更糟。
现在我们知道,这就是为什么High End音响设计师试图将扩大机的回授降至最低的原因。即使利用完美的修正讯号能够大幅降低失真,但过量的修正讯号却也是制造恶劣音质的元凶,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瞬时互调失真(Transient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相同的理论也可以应用在扬声器上,但情形却更为严重。原因在于修正喇叭运动的讯号根基于单体的运动上,但传导的速度万万也比不上扩大机中接近光速的电子流。
对于喇叭来说,回授是声音透明度与动态反应的杀手,时而产生的锐利感和高输出值,迫使设计者们不得不在扩大机上加装保护线路,音质也因此产生了混浊与动态压缩的窘境。
M&K的哲学是尽量去追求瞬时反应,而非回放出正弦波的完美与否。在与其它使用低音服务器的它厂超低音喇叭相较后,您一定可以轻易地发现,M&K的产品不论在动态或是瞬变上,均能以清晰并附细节的优异音乐表现,傲视市面上的各家产品。